大数据及若干问题的讨论

byzone 2015-03-16
1、大数据的发展趋势。Gartner2014年发布了技术成熟度曲线,把一项技术的发展分为:创新的萌芽期,膨胀期望的高峰期,幻灭的低谷期,光阴的爬升期,和生产率的稳定期五个阶段。大数据技术经历了2011年的萌芽期,2012、2013的膨胀期,现在慢慢进入幻灭的低谷期,实际上,2014年大数据炒作的热度开始降温,大数据还有5到10年才会达到稳定期,这样一个判断。


  2、大数据、大数据技术的认识误区。数据量大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大数据呢?这里面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。宁波的某个区,花2亿元,在全区装三千多个高清摄像头,每天产生5PB数据,是不是就是大数据?网上也流传过一些段子,比如说卖包子的开店,通过分析人流量进行选址,也叫大数据分析。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,有些企业把历史的交易数据、财务数据等进行整合、统计分析,然后得出一些曲线图,统计图等。传统数据的统计分析,我们称为具备数据思维。这很好,但还远远不够。一般认为大数据有4个特点,4V,即数据量大、数据类型繁多、高速处理、价值密度低。但我们认为,大数据,一定要有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,比如卫生局的数据和人口方面、地理数据等的融合,可以有新的发现,产生新的价值。这才是大数据真正奇妙的地方所在。宁波某区区长直言大数据就是烧钱,没有钱是玩不起的。显然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,如果大数据技术只是盲目上设备、大搞建设,却不知价值所在,当然会入不敷出。但大数据真正的价值除了服务民生,还要应用于产业,从而产生经济价值、带来经济效益。

  3、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问题。这里面既包括政府数据,也有企业数据。原来我以为,信息孤岛现象主要存在于政府部门,因为大家各自为政,同时受IBM白皮书的影响(将智慧城市分为:智慧交通、智慧医疗、智慧环保等7个智慧板块),国内各级政府一窝蜂的上项目,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,上一个项目便成为一个信息孤岛。但调研过后我们发现,其实政府部门的数据做到内部的互联互通、融合、共享还是比较容易的,比如卫生局可以来协调所有医院的数据,因为有行政的手段可以干预和协调,比如宁波卫生局的大数据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。而企业的数据共享就比较难,比如腾讯很难把自己的数据共享给阿里,或者中移动。对于一些企业来说,包括中小企业,数据就是命脉,自己可能还没有好好利用,一般是不愿意公开给别人的。所以这个互联互通是很难的。因此在企业界,更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。

  我们的建议

 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,我们有两点建议:政府数据共享,目前证明,内部开放和共享是可能的,但对企业和公众开放还没有很好的案例。因为也牵扯到涉密的问题。国内某市长就曾直言,我把数据公开了,如果有人挖掘出国家机密,算谁的责任?数据开放没有依据和标准。所以我们的建议是,将数据进行分级,包括密级和轻重缓急,哪些数据可以马上开放、哪些可以逐步开放、哪些不能开放。当然,开放不等于公开,有些数据可以完全公开使用,有些经过申请和审批可以使用等等。

  企业数据共享,博云科技认为,数据既然有价值,就可以作为资产,可以设立数据银行进行交易,企业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存取,租用等。形成数据产业价值链,让企业的数据可以实现增值和共享,这样来方便大家把数据贡献出来,进行流动,融合以及产生更大的价值,当然具体商业模式可能还需要探索,还要解决数据的所有权问题等。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